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公链的关键竞争点在哪里?GIAC大会深圳站感悟
阅读量:7009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8

本文共 295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9 分钟。

6月1日-6月2日,我参加了GIAC大会深圳站,主要听了几个区块链议题,也和几位讲师交流,有一些收获和感悟,本文是我对这些收获和感悟的总结。

公链的关键竞争点在哪里

这次大会上,Bytom(比原链)的朱益祺,公信宝的陈有才,Zilliqa 的贾瑶琪,Nebulas(星云链)的王峰,YoYow 的吕文哲,阿希链(ASCH)的钱汉涛都分享了各自的公链的架构以及特性。

基础公链本质上是一个公有账本,认可这个账本的人越多,使用这个账本的人越多,越有竞争力。而比特币,以太坊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瓶颈也都有目共睹,而如何吸引别人使用自己公链的账本呢?关键竞争点在哪里?解决性能瓶颈?增加新特性?还是焦距某个具体领域?还是币值更高?

Bytom 的假设是区块链关键是资产数字化,所以它主打原生多币种。在 BTC 的基础上改进了 UTXO,可容纳多种资产币。前一段时间分析 ETH 的 Token 漏洞机制的时候我也说了,通过智能合约发行的 Token 很容易出问题,如果 Token 是直接在链上实现,并且通过 UTXO 来追踪,那出问题的概率会小很多,而后来正好看到 Bytom 就是这样实现的。

而 Zilliqa 则聚焦在区块链的可扩展性(性能随着节点数目增加而增加)问题上。BTC 的 PoW 被人诟病浪费资源,同时也影响伸缩。于是 Zilliqa 只通过 PoW 生成 ID,避免女巫攻击。然后通过网络分片和 PBFT 来实现共识,一方面提高吞吐和伸缩性,另外一方面也避免了资源浪费。同时通过一种函数式编程语言来保证智能合约的安全性。但区块链分片的技术难度确实很高,至今尚无成功的主网运行案例。

Nebulas、ASCH 则焦距在 DApp 以及开发者支持方面。不仅仅是提供使用最广泛的 Javascript 编程语言支持,还增加众多的针对 DApp 的特性支持。当然,二者对 DApp 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。Nebulas 认为 DApp 就是智能合约,所以提供更好的智能合约支持就行,通过 DPoS 提高性能,支持 Javascript,设计开发者激励机制。而 ASCH 则认为 DApp 应该是一条独立的侧链,这样才能 DApp 之间互不影响,ASCH 主要做好跨链以及资产发行就好,但这也同时增加了开发者的成本。

ThunderDB 则独辟蹊径,要做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 SQL 数据库,通过主子链模式,一库一子链。最早和 ThunderDB 的创世人敬宓聊的时候,实际上开始我没有太理解他想做的东西。当时我的理解是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数据库,区块账本相当于日志,同步到各节点,导入数据库中就可以提供数据库服务了,那做个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库的价值在哪儿呢?实际上,技术上来看,这是一个通用数据库和面向特定业务数据库的区别。比特币的账本记录的是 UTXO,实际上是一个面向特定业务的日志。ETH 则主要记录的是 ETH 的交易余额以及智能合约结果。ETH 的通用性高于 BTC ,主要是通过智能合约达成的。而 ThunderDB 则在链上直接记录数据库 binlog,来实现通用的数据上链。这个对一些需要上链,但规模又很难撑起一个独立的链的场景很有用。交流的时候,我建议他们考虑支持下智能合约。因为如果数据上链不能通过智能合约进行校验,也就并不能把数据库完全开放给第三方使用,就会限制它的应用场景。

如果前面几家都主要是从技术切入,自低向上,而 YoYow 和 公信宝则焦距到了某个垂直的领域,一个是内容,一个是数据。在 YoYow 看来,真实的资产什么时候数字化还不好说,但互联网时代已经实现了内容的数字化,只差一条链来实现内容的资产化以及激励了。而在公信宝看来,个人数据则是更有价值的资产,尤其在用户对隐私越来越敏感,法律监管也越来越严厉的情况下(欧盟GDPR ),互联网时代粗狂的个人数据处理规则需要到改变的时候了。它们的共同假设是,一旦通过垂直领域积累大量用户,涉足其他领域乃至反推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变革都是可能的。

区块链发展到现在,它所展示的蓝图的令人向往,但如何到达那个蓝图,大家都不清楚。只能每团队根据自己看法,做出取舍,花时间趟一下试试。

比如以 UTXO 和智能合约的支持为例。Bytom 坚持通过 UTXO 保证资产安全,同时提供了更完备的智能合约的支持。但 UTXO 模式上,合约是附加在 Output 上的,没有 ETH 那种合约地址,无法通过一个输入来触发合约的执行,实际上限制了合约的使用场景。比如类似拍卖募资的合约都很难实现。而 Zilliqa 为了更好支持智能合约,则借鉴 ETH 引入了 Account 机制,放弃了 UTXO。

再比如各种治理机制,经济模型的激励机制上的取舍和尝试。

总之,无论结果最后如何,我个人认为这些尝试都是有意义的,努力都是值的尊敬的。市场中的变革和创新都是通过各种大规模的试错产生的。

关于联盟链以及金融,溯源,防伪

纸贵科技的陈昌分享了联盟链的现状,和公有链与联盟链的混合实践,以及他们对 Fabric 的改进点。京东的孙海波分享了区块链溯源以及防伪的应用实践。小赢科技的蒋开亮分享了金融场景中的探索。这些领域实际上都是区块链纯作为一种技术方案来说,比较适合的应用场景。

当然,也有人认为区块链并不能保证源头的数据为真,所以溯源和防伪都是不可能的。这个我同意孙海波分享的观点,溯源和防伪不是个绝对的 true/false 的问题,而是一个度的问题,只要能增加伪造成本的手段都是有益的。真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映射的问题,说深了实际上是一个哲学问题, 并且人类世界从来就没实现过,为什么区块链时代就一定要实现?这个有机会再细说。

但联盟链其实也有很多问题。联盟如何加入?准入标准是否可以量化?如何退出?如果不能通过代码逻辑实现出一种联盟治理方案,就会陷入线下的谈判纷争中去。如陈昌所说,联盟链现在还主要是一家独大,拉小弟入伙的模式,很少见到有通过对等模式创建出的联盟链的。

我个人认为,公链和联盟链二者之间不应该有明显的界线,尤其不应该以是否有币来划分。

拿溯源来说。溯源最后正真的价值会如何体现?只是用来防伪?还得依赖用户每次扫码校验?我觉得溯源最后实际上是在定义数字资产。每个商品,如果把它从生产运输销售中的所有环节的追踪到了,实际上就是定义了这个商品的数字标志,把它 Token 化了,用户购买的时候,实际上购买的是 Token,拿 Token 兑换实物。这个过程会涉及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,以及其中的金融机制,肯定不仅仅是一个信息采集和共享的事情。

所以联盟链实际上是需要一个独立的组织来运作,通过 Token 激励,链上治理。拿 EOS 打比方,如果 EOS 要求所有的见证者都是金融机构,那它就实际上是一个金融机构的联盟链,准入条件只有一个『必须是合规的金融机构银行』,其他规则都通过链上进行,而 Token 相当于联盟成员持有股份的凭证。当然,这样的操作遇到的法律挑战会比较大,当前实施的可能性比较小,至少金融机构比较困难,但其他领域我觉得可以尝试。

本次GIAC大会已经完美结束,稍后会有ppt放出,各位感兴趣的技术人可以关注高可用架构公众号。

转载地址:http://agttl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MyBatis——实现关联表查询
查看>>
struts2的MVC模式
查看>>
cocos2d-x JS 复选按钮checkBox的单选与多选
查看>>
表格花式效果
查看>>
Thrift 基于zookeeper改造模式
查看>>
rsync与cwRsync
查看>>
图像的形态学处理
查看>>
VC++使用IMAPI调用Outlook邮箱客户端和Foxmail邮箱客户端遇到的问题
查看>>
Python字符编码以及循环机制介绍
查看>>
【原创】JDK动态代理,此次之后,永生难忘。
查看>>
collection的框架结构
查看>>
c++中的对象复制
查看>>
ubuntu下linux内核源码阅读工具和调试方法总结
查看>>
PHP生成UTF-8编码的CSV文件用Excel打开乱码的解决办法
查看>>
oracle数据库性能
查看>>
关于VS中的调试信息输出
查看>>
IOS-5个可以帮你优化App的优秀网站
查看>>
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
查看>>
JAVA判断各种类型数据是否为空
查看>>
如何使用kali的Searchsploit查找软件漏洞
查看>>